跳转至

马原考试突击汇总

  • 汇总整理了2008/2009/2013/2018/2019/2023的马原考试大题,目的是押题与突击
  • 另附有2024马原大题(笔者回忆)
Note

极限复习,突击用时:36h,复习完正好上考场🤡

简答

为什么说认识具有曲折性(2024新增,其余题目都在这份文档里出现过,从略)

(不知道对不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和规定物质的,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4.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建立了说明自然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 存在社会分工。
  2.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表现

  1. 生产全球化。
  2. 贸易全球化。
  3. 金融全球化。

如何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怎样理解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3.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4.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根源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产生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1.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2. 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主要方面)。

商品的四个价值形式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 一般价值形式。
  4. 货币形式。

联系的普遍性含义

  1.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 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3.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力量的具体表现

  1.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3.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4.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可以替代人类智能

  1. 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2. 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3.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4. 人工智能能够获得人类意识中可以化约为数字信号的内容,但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比如潜意识)。

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初期的剥削手段)。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现代的剥削手段)。

如何认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之间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 + 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

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不平衡性
  2.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2.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大题

  1. 否定之否定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 结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讨论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措施

  4.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揭示的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5. 如何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 结合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讨论,理论创新也是无止境的

  7. 实践和认识的哲学关系

  8. 通过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如何坚持和发展真理

  9.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2024)

    •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