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 Integrated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依旧是一篇综述, 侧重对未来LEO+5G的规划
简单整理一下, 本文的亮点是给出了一些标准:
- 6G核心使用场景: eMBB / mMTC / URLLC
- 定义标准接口: S1 / S2 / S3 / S4
Introduction 重点:
-
核心问题: 尽管 5G 带来了革命性服务,但全球仍有 51% 的人口无法接入高速互联网,且地面网络无法覆盖飞机、火车及偏远地区
-
解决方案: NTN, 包括卫星系统、无人机(UAV) 和 高空平台(HAP) — 被认为是“连接未连接者”并补充地面 5G 网络的最佳解决方案
-
卫星系统的演进:
- GSO (地球同步轨道): 传统 GSO 卫星正向高通量(HTS,300 Gbps)和超高通量(UHTS,1 Tbps)演进
- NGSO (非同步轨道): 业界对 LEO 巨型星座(Starlink、Kuiper、OneWeb)的兴趣正大规模复苏
- Cubesats (立方星): 基于 nano-satellites 的小型星座也开始用于 IoT 和 data backhauling
-
NTN 在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
- eMBB (增强移动 broadband): 为服务不足的地区、船舶或飞机上的乘客提供宽带和应急通信
- mMTC (海量机器类通信): 用于大规模 IoT 传感,更适合低空系统 [UAV / HAP / LEO]
- URLLC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用于高可靠性服务,但 极低延迟 的需求仅可能由 UAV/HAP 满足
-
B5G 与 6G:
- 卫星 5G 无法应对所有 challenges
- 未来 6G 将被构想为无处不在的智能、可靠、可扩展网络,通过 NGSO 卫星、UAV 和 HAP 提供全球宽带,并将融合毫米波、太空 IoT、AI/ML 以及量子卫星等新技术
6G Integrated NTN Architecture 重点:
-
多层混合架构: 6G 的 NTN 是一个多层网络架构,集成了不同高度的平台
- 卫星(GSO、MEO、LEO 和 Nanosats/Cubesats)
- 高空平台(HAP)
- 无人机(UAVs/Drones)

-
核心场景(卫星回程): 重点关注卫星回程 (backhaul) 场景
- 在该场景中, 卫星不直接连接 5G 用户 (UE),而是通过 UAV、HAP 或地面小基站 (TSBS) 作为中间层来为 UE 提供接入
-
架构挑战(g-NodeB 拆分): NTN 架构研究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分配基站 (g-NodeB) 的功能
- 分布式单元 (DU) 和中央单元 (CU) 的部署位置
- 如何利用不同层级实现 3D 覆盖
-
ISL:
- LEO 巨型星座的运行依赖星间链路 (ISL) 来实现太空中的流量路由
- ISL 可以是射频链路,但目前更先进的(如 Starlink)正采用自由空间光通信 (FSO)
-
新定义的参考点 (接口): 由于 3GPP 规范未包含卫星,该工作组定义了新的参考点(S1、S2、S3、S4)来描述多层架构中不同组件间的连接
- S1: 用于分离式 g-NodeB 的链路(例如 DU-卫星 或 卫星-CU)
- S3: 用于地面 TSBS 与 UAV/HAP 之间,或 UAV/HAP 彼此之间的中继通信
- S3 接口(UAV/HAP 之间的链路)因其较低的延迟,对支持 URLLC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服务至关重要
- S4: 用于 UAV/HAP 与 LEO 卫星之间的连接

-
架构示例与功能分离:
- 提出采用 SDN/NFV 技术, 将控制平面(例如 GSO 卫星负责)与用户/转发平面(例如 LEO 卫星负责)分离
-
网络管理(MANO):
- 提议采用 ETSI NFV MANO(管理与编排)标准,在控制平面中负责资源管理、数据包路由、网络切片管理和边缘计算
New Opportunities with ML / AI / Edge Computing 重点:
AI/ML 是 6G 的关键使能技术。随着卫星网络日益密集,网络管理变得极其复杂,AI/ML 可用于“动态”优化(on-the-fly)这些复杂问题
- 动态路由:在包含星间链路(ISL)的 LEO 巨型星座或 3D 混合网络(UAV/HAP/LEO)中,AI/ML 可根据实时链路状态调整路由路径
- 资源管理:解决干扰管理、资源分配问题,并在各种约束(如干扰、移动性、能耗)下最大化服务用户数
- 移动性管理:优化 3D NTN 架构中(层内及层间)的切换决策
- 协议栈自适应:提升协议栈不同层级的自适应能力
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在 NTN 的应用:
- 将 MEC 概念(内容缓存、计算卸载)引入 NTN,对未来通过卫星实现的 IoT 服务至关重要
- MEC 依赖于分布在远程基站、卫星(星上处理)和网关上的缓存与处理能力,通过本地执行任务来降低处理和传播延迟
- 主要挑战:卫星或 UAV 等空中平台上的存储空间和处理能力非常有限